“我们必须倾听、付诸行动,而不是强加于人。”

2018-03-28
“我们必须倾听、付诸行动,而不是强加于人。”
CC BY-NC-ND / ICRC / Christophe Da Silva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为发布有关社区参与和对受影响民众负责"的研究报告所做的演讲

最近我访问叙利亚时,与一些老师谈到了冲突对他们的社区所造成的影响,以及他们目前面临的困难。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一直为当地提供人道救济物资。老师们直言不讳,而且清楚地知道应做出哪些改变。他们表示:"非常感谢你们,但我们不需要你们的食物。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学校恢复运转。"

前不久,我与一个前线城市的地方当局就其社区需求进行了会谈。参加会谈的25名政务代表中只有一名女性。这能真实地代表社区民意吗?

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我们应听取谁的意见?当实际需求与我们的项目不完全契合甚或超出我们的职责范围时,我们应如何应对?在我看来,这两个简单的例子反映出的正是与今日主题相关的关键问题。

毫无疑问的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以及整个人道领域必须改变与受武装冲突和暴力局势影响的民众的沟通方式。

我们必须改变认知,不再把受影响民众视为"被动受益者",而是将他们视为能够改变自身生活的人。当我们认识到人们与生俱来的内在驱动力,这一认识就会改变我们,改变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改变整个人道应对机制。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个建立在与受冲突影响民众和社区密切联系基础上的组织。我们不应该将我们的解决方案强加在民众身上,而应更准确地了解他们的需求,最为重要的是应了解如何满足其需求。我们必须倾听、付诸行动,而不是强加于人。

这并不是一个新出现的问题。而且,针对该问题已开展了很多全球性和机制性的研究,但都进展缓慢。去年,在阿富汗、黎巴嫩和海地进行的调查显示,受影响民众整体感觉他们对于所接受的援助几乎没有发言权。总体而言,尽管受访者感觉比较安全、受到援助人员尊重,但他们对援助的相关性和公平性的评价始终不高。

  • 在阿富汗,近半数的受访者称他们对可以获得的援助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
  • 在海地,超过70%的受访者称他们不清楚如何向援助人员提出建议或意见;90%的人表示他们觉得自己的意见并未被纳入考量。

近几个月以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一直在制定未来四年的机构战略。通过这一战略,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社区参与和对受影响民众负责"这一理念必须指导我们的工作。从很多方面来看,这都是不言自明的:一个在一线开展工作的中立人道组织自然必须以人为本。

然而,或许这个话题说易行难。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在于如何将想法付诸实践。

切实了解民众需求并非轻而易举之事。他们的需求十分复杂,既有短期需求,又有中长期需求;既有个体需求,又有系统性需求。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工作环境没有清晰的界限。我们既在一线工作,目睹民众被迫逃离家园,也在几公里之外人们试图重建家园的地方发挥作用。第一群人需要避难所、食物和毛毯,第二群人需要水电供应以及医疗服务。我们需要掌握一线的真实情况,并在民众需求发生改变时,或者我们对其需求的设想与实际需求不一致时,能够灵活地做出调整。

今天我们发布的这份报告有力地推动了对这些问题的探究。我也看到,人们为这份报告付出了辛勤工作,倾注了活力和热情。这份报告的结论及其对捐赠者和人道组织的建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让梦想进一步照进现实的方法。非常明确的是:

  • 受影响民众和当地组织都应参与人道行动;
  • 应更多地让决策成为一个共同参与的过程;
  • 建立与社区的信任必须成为我们行动的核心支柱;
  • 数字科技为我们接触民众、与之进行双向交流提供了无限可能。

我在思考这一主题时,想到了一些关键问题,他们反映了我们当前所处的困境:

  • 在一线行动中,新的沟通方式是什么?
  • 在安全风险级别高和难以进入的地区,开展行动的最佳方法是什么?如何判断应与哪些个人或团体代表进行沟通?
  • 由于我们开展工作的环境往往高度政治化,应如何评估并识别出需求受到操纵的情况?
  • 当民众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面临的困难情况时,我们如何将其转变为行动项目?如果这些问题与我们的项目不相符怎么办?我们应该转变自身职责来满足需求吗?
  • 我们是坐等捐赠者执行其所定义的问责以此推动变革,还是主动认同这一方式方法?
  • 对于受战争影响的国家,如何让其政府相信我们比他们更了解民众需求?
  • 我们怎样才能让双向沟通发挥切实效用,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我们如何防止操纵数据的行为?

请容许我说一句可能会引起争议的话,我认为可能存在一种风险,即"对受影响民众负责"成为一种教条,被当做一项新的标准操作流程加以实施,而不是开拓我们的工作,促使我们更加灵活机动。尽管这也许并非任何人的本意,但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对受影响民众负责"变成了例行公事,无法带来切实改变。人道体系往往容易滋生复杂繁琐的官僚作风。

对此,我建议对存在的问题要直言不讳、公开透明,就像我之前提到的例子那样。这些问题很难解答,需要人们审慎应对和考量。但我认为,只要我们能带来实际影响,能确保问责承诺变为现实,它就值得我们做出努力。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已踏上征程。我们正不断自省,调整我们的应对措施。

再举个例子。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开展一线工作的一个地区,孩子们上学要长途跋涉,相当危险。当地社区请求安排一辆公车以降低风险。最初,我们的工作团队提出了一个小型经济项目,让当地社区组织运营他们自己的公交系统。听上去应该是最佳解决方案了吧?但这并不是社区想要的。他们的理由是,提供公车运营服务应该是地方当局的职责。为找到解决方案,我们的工作团队与交通部门、军方、社区成员进行了会谈。最后,公车服务得以恢复,并延续至今。在这个案例中,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并没有亲自运营公车,也没有创立小额信贷项目,而是发挥其作为中立调解者的关键专长,为各方找到了一个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这就是我们目前正在应对的一些问题,我也希望今天各位可以对此发表看法。我认为我们不能对我们的工作方法不加批判鉴别。我们也不能认为只有一种实施方法。我们的工作环境千差万别,要求我们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人们总是能想到自救的办法。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予他们支持。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哈佛大学人道项目研究报告《与受武装冲突和其他暴力局势影响民众进行沟通》之发布会。2018年3月28日,日内瓦